世界水日:揭開“偽科學”拒做“水盲”
2016/3/23 9:00:25
今天是第24個“世界水日”。人人知曉節約用水,但未必人人都會喝水,我國學界早有“水盲比文盲還多”的說法,消費者的飲水知識盲點讓許多商家鉆了空子。越來越多的飲用水、凈水器打著“科學”的幌子吸引眼球,屢被拆穿卻屢禁不止,而催生這些“偽科學”噱頭的正是一瓶水背后的高利潤。
圍繞水炮制的“科研”騙局
為搶奪飲用水市場,水企之間經常利用所謂“研究成果”互相攻擊。
早在2003年,樂百氏就曾公開宣稱,“根據母公司達能集團營養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結論,請盡量為家庭中的兒童、中小學生、老人選擇礦泉水”。樂百氏當時最大的競爭對手娃哈哈則稱,各種證據依然證明,在全世界范圍內,純凈水仍占據市場主流。由此引發礦泉水和純凈水之爭。
2015年8月,網上風傳一則《為什么德國人不喝這種水》的視頻,宣稱世界衛生組織對好水的定義是弱堿性、礦物鹽適中,同時援引4位科學家的觀點,稱德國人不喝純凈水,長期飲用會增加患病風險。
但經調查,世衛組織從未推薦過水中礦物質含量,包括德國、英國、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同樣飲用純凈水,且德國本土科學家對于純凈水的危害尚存在爭議。
視頻中提到的“世界衛生組織2004年環境日報告”也并未對水中礦物鹽含量做過任何推薦,但這一結論卻自2007年起,先后被一些凈水器和瓶裝水企業廣泛引用,用來攻擊自來水、純凈水,以達到推銷自己產品的目的。
飲用水打概念牌為的是高價
多寶營銷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曲宗凱曾告訴記者,瓶裝水在國外成熟市場基本只分兩種,一種是純凈水,一種是礦泉水,并沒有山泉水、礦物質水等如此多的名目。
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認為,水企打出各種概念牌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為商品增加營銷噱頭,實則是一種“偽創新”;二是借此提高售價,獲得高利潤,這才是水企喜歡打概念牌的真正原因。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瓶裝水行業銷售收入達1131.55億元,同比增長11.6%,毛利率較高,2012-2014年已連續三年毛利率高于30%。正因如此,許多企業甚至跨界進入飲用水領域,中高端水、母嬰水等細分品類不斷出現。但在專家看來,我國天然礦泉水的價格仍高于消費者普遍的心理預期。
2016年1月,伴隨包裝飲用水新國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的正式實施,一系列不規范名稱及偽科學內容將從飲用水包裝上移除。但走訪市場了解到,目前除康師傅、冰露等幾大水品牌有明顯動作外,整個包裝水市場尚沒有太大變化。
在朱丹蓬看來,距離政策真正落地、飲用水市場真正發生變化仍有一定緩沖期。
好好喝水并不難白開水最佳
一些水企和凈水器企業的“花式”宣傳正是利用了人們的飲水盲區。事實上,無論世衛組織還是歐美發達國家,無論對于成人還是兒童,普遍的飲水建議就是飲用白開水。
商家習慣針對水中礦物質做文章,但世衛組織《飲用水指南》明確指出,沒有足夠多的科學信息表明長期飲用超低礦物質含量的水對人體抑或有害,所以對飲用水中的礦物質含量不做任何推薦。世衛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曾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每日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但獲取的主要來源應是食物,而非飲用水。此外,凡是符合指南規定的飲用水,對于成人和兒童都是安全的。
至于維持人體酸堿平衡,更是無稽之談??菩攀称放c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曾表示,人體無論吃進酸性或堿性食物,都可自身調節維持酸堿度,而不依靠食物酸堿度調節。喝堿性水調節身體平衡酸堿的說法是廠家的宣傳噱頭。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冠生認為,白水不含能量、解渴,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飲品,白開水容易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符合人體需要,且干凈衛生、制作簡單、經濟實惠。
- 上一篇:做凈水器代理認準專業家用凈水器品牌
- 下一篇:凈水市場擴張迅速 行業洗牌將開始